top of page

向晴軒遺失理大學生資料的反思

作為一個 #由社工起家 的平台,當看到 #向晴軒 遺失理大學生資料時,亦有感而發,故望分享特別是過去一年,在社福制度與街頭運動中的反思和經驗。


明愛向晴軒的初心應該是好的(不認識當中同事啦)。雖然當時沒有留意「為理在線」的工作,但機構願意相對開宗明義,為理大學生提供人道支援,很可能是當中有心的同工,積極推動和執行一個「核心服務」以外的服務,提供額外的支援。同工應該明白,這是 #吃力不討好的,甚至是在政治上是危險的。


不過,在處理理大學生的個人資料上,似乎還是沿用了各大機構傳統的做法,這個在2019-2020年敏感的大時代,就明顯不再適用了。


第一,是 #報警 這回事。的而且確,據社福機構的內部指引,如果遺失任何重要物品,應該都是報警。不過,是次關係到的是理大學生,而大學生 #最不信任的,正是警方;甚至,當日直接衝突的對象,同樣又是香港警察。呼籲理大同學如「懷疑資料被盗用」時,「立刻報警處理」,此舉基本上有欠 #政治觸角,在公關和實際上,都是難以讓人感到合理和舒服的。


第二,在向晴軒處理手法當中,似乎揭示了機構處理政治敏感資料的 #傳統思維,一旦出現意外(出咗),問題就更大了。根據 #加山傳播 的報導,有求助人收到明愛的電話,指其對話內容(即case notes/recordings)、全名和身份證號碼等個人資料,都在遺失的USB上。如果屬實,「為理在線」收集的個人資料,是幾危險的,甚至隨時成為 #政治清算 的有用材料。


#清除記錄#匿名#加強網絡保安,從來都是不同Telegram Channels和人道支援團體,在過去一年極之看重的東西。雖然這些網上團體,都不能保證不會遺失或「被沒收」年輕人的資料;但以本台為例,所有對話除了匿名進行,事後也盡量刪走記錄,平台 Admins 更需要參與網絡保安工作坊,以免系統或個人手機電腦被不法分子入侵。你今天問我們某個年輕人的個人資料(ID、全名、就讀學校),其實我們也不會留底,甚至最初根本不會需要問(當然,總有高科技的方法能夠破解這一切,甚至還原Deleted Chats...)。


我要說的是,不是製造到100%網絡安全(基本上不可能的啦),才可以進行人道支援工作;但在原初 #收集個人資料的設計上,理應跳出行常做法(例如是否需要沿用日常會收集大量個人資料的個案表格?),從學生們的角度 #平等思考,讓公眾和年輕人都更放心,也至少減低資料外流的機會。有時候,「#不知道」就是最佳的保密辦法。


最終,這不止是關係到資料遺失的問題,更加是關係到 #青年社會工作的發展和存亡。年輕人再不信任社福機構,有問題時,第一時間是尋找Telegram Channels的幫助而非資源豐富的社福機構,這個在過去一年 #已經開始發生 的真實現象,是值得我們一同反省和重整的。


文:Pop巴打

32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